時間:2018-01-09 19:48:06.0 來源:乾陵地震臺 作者:
2012年,陜西省地震局深化地震臺站管理改革,制定并印發了《陜西省地震監測區域中心臺建設方案》,方案確定了各中心臺的人員、任務和主要職責,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計劃,并指定乾陵中心地震臺作為首批試點建設的中心臺。2013年,乾陵臺被陜西省地震局掛牌命名為"陜西省形變觀測對比研究基地"和"陜西省地震局青年人才培訓基地"。近兩年來,按照省地震局統一部署,在主管部門指導下,乾陵中心地震臺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基本完成了管理任務過渡,達到了預期的建設目標。
陜西省地震局乾陵中心地震臺,辦公地點設在乾陵綜合地震臺,由2個有人值守臺站(乾陵綜合地震臺、涇陽綜合地震臺),以及咸陽、銅川、楊凌地區內13個無人值守臺點(3個測震臺、6個強震臺、2個GNSS臺、2個地下流體前兆臺)和1處野外跨斷層水準觀測場地構成(圖1、表1),臺站現有各類地震監測儀器47臺套,工作人員21名,其中高級技術職稱3人,中級技術職稱8人,初級技術職稱10人。
|
圖1 乾陵中心地震臺管理臺點地理分布圖 |
表1 乾陵中心地震臺基本情況表
臺點編號 |
臺站名稱 |
地理位置 |
儀器套數 |
臺點類別 |
測項 |
儀器名稱 |
儀器型號 |
1 |
乾陵綜合地震臺 (有人) |
咸陽市乾縣城關鎮陵前村 |
19 |
國家 |
地傾斜觀測 |
洞體水平擺傾斜儀 |
SSQ-2 |
洞體垂直擺傾斜儀 |
VS |
||||||
自記長水管傾斜儀 |
DSQ |
||||||
洞體應變觀測 |
自記銦瓦棒伸縮儀 |
SSY |
|||||
體應變 |
鉆孔體應變儀(體積式) |
TJ-2 |
|||||
地磁絕對觀測 |
質子磁力儀 |
G856AX |
|||||
磁通門經緯儀 |
CTM--DI |
||||||
地磁經緯儀 |
MAG01H/DI |
||||||
地磁經緯儀 |
MINGEO |
||||||
地磁相對觀測 |
磁通門磁力儀 |
GM4 |
|||||
磁通門磁力儀 |
GM-4 |
||||||
磁通門磁力儀 |
GM-4 |
||||||
地磁組合觀測 |
地磁基準臺組合觀測系統 |
M15 |
|||||
Overhauser 磁力儀 |
GSM-90 |
||||||
地電阻率觀測 |
數字化地電阻率儀 |
ZD8M |
|||||
地電場觀測 |
地電場觀測儀 |
ZD9A-Ⅱ |
|||||
輔助觀測 |
氣象三要素儀 |
WYY-1 |
|||||
省級 |
測震 |
寬帶數字化地震儀 |
BBVS-60 |
||||
強震 |
強震動儀 |
ENTA |
|||||
2 |
涇陽綜合地震臺(有人) |
咸陽市涇陽縣口鎮山底何村四組 |
12 |
國家 |
短水準 |
水準儀 |
Ni002 |
省級 |
地磁絕對觀測 |
質子核旋磁力儀 |
FHD-1 |
||||
地磁相對觀測 |
磁通門磁力儀 |
GM4 |
|||||
測震 |
寬帶數字化地震儀 |
BBVS-60 |
|||||
強震 |
強震動儀 |
ENTA |
|||||
輔助觀測 |
氣象三要素儀 |
WYY-1 |
|||||
GNSS |
GNSS衛星接收機 |
Trimble NetR8 |
|||||
斷層蠕變觀測 |
三維斷層形變監測系統 |
由5套儀器組成:DSG-2斷層水平法向分量儀、DLG-2斷層水平切向分量儀、DFG-2斷層垂直向分量儀、BSQ數字傾斜儀、數字溫度計 |
|||||
3 |
涇陽口鎮跨斷層場地 |
咸陽市涇陽縣白王鄉楊趙村魚池隊 |
1 |
省級 |
水準測量 |
水準儀 |
Ni002 |
4 |
涇陽口鎮流體地震臺 |
咸陽市涇陽縣口鎮西口 |
2 |
省級 |
水位 |
水位儀 |
LN-3A |
水溫 |
水溫儀 |
SZW-3A |
|||||
5 |
三原東溝井流體地震臺 |
咸陽市三原縣魯橋鄉東溝村 |
2 |
省級 |
水位 |
水位儀 |
ZKGD3000-N |
水溫 |
水溫儀 |
||||||
輔助觀測 |
氣象三要素儀 |
RTP-Ⅱ |
|||||
6 |
長武地震監測站 |
咸陽市長武縣棗元鄉西河村一組 |
1 |
省級 |
測震 |
寬帶數字化地震儀 |
BBVS-60 |
7 |
旬邑地震監測站 |
咸陽市旬邑縣城關鎮留石村北廟嘴山 |
1 |
省級 |
測震 |
寬帶數字化地震儀 |
BBVS-60 |
8 |
旬邑GPS連續觀測站 |
1 |
國家 |
GNSS |
GNSS衛星接收機 |
Trimble NetR8 |
|
9 |
銅川測震臺 |
銅川市宜君縣南山公園 |
1 |
省級 |
測震 |
寬帶數字化地震儀 |
BBVS-60 |
10 |
銅川強震臺 |
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孝雷村孝雷小學 |
1 |
省級 |
強震 |
強震動儀 |
ENTA |
11 |
涇陽強震臺 |
咸陽市涇陽縣地震辦院內 |
1 |
省級 |
強震 |
強震動儀 |
ENTA |
12 |
咸陽強震臺 |
咸陽市咸陽地震監測中心站 |
1 |
省級 |
強震 |
強震動儀 |
ENTA |
13 |
興平強震臺 |
咸陽市興平地震監測中心站 |
1 |
省級 |
強震 |
強震動儀 |
ENTA |
14 |
禮泉強震臺 |
咸陽市禮泉地震監測中心站 |
1 |
省級 |
強震 |
強震動儀 |
ENTA |
15 |
楊凌強震臺 |
楊凌區楊凌小學 |
1 |
省級 |
強震 |
強震動儀 |
ENTA |
16 |
楊凌GPS連續觀測站 |
楊凌區大寨鄉周李村 |
1 |
省級 |
GNSS |
GNSS衛星接收機 |
Trimble NetR8 |
一、臺站概況
1、乾陵綜合地震臺
圖2 乾陵綜合地震臺臺貌
陜西省乾陵綜合地震臺位于西安市西北約80公里,咸陽市乾縣城北8公里的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墓--乾陵旅游風景區東乳峰南側,在地質構造上處于渭河斷陷盆地與陜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屬鄂爾多斯地臺與渭河盆地的交接部位,在口鎮-關山斷裂以南,乾縣-蒲城斷裂以北,有北東向隱伏斷裂通過,臺基巖性為寒武奧陶系石灰巖,完整性較好,地殼厚度44km,臺站占地面積11236平方米,各類建筑面積1287平方米,觀測專用山洞總長115米。乾陵臺屬國家基本地震臺,也是陜西省地震局的前兆"窗口"臺站,臺站位于重要的歷史文物保護區和旅游風景區內,周圍環境干擾小,是極為理想的地震前兆觀測點。
乾陵臺現有測震、強震、地磁、地電、地形變5種觀測手段,各類監測儀器19臺套,其中地形變為國家基本臺網Ⅰ類臺,地磁為國家基本臺網Ⅱ類臺,地電為國家基本臺,主要承擔全國和陜西省的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科學研究、國際地磁資料交換、地震應急和地震科普知識宣傳等工作任務。
乾陵臺站現有工作人員12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2人、中級技術職稱4人、初級技術職稱6人。
(二)涇陽綜合地震臺
陜西省涇陽綜合地震臺位于咸陽市涇陽縣口鎮黃村,地處嵯峨山南部黑云溝山前洪積扇上,位于鄂爾多斯地臺與渭河斷陷盆地的交接部位,口鎮-關山斷裂從臺址附近通過,臺址附近出露寒武奧陶系厚層石灰巖,節理不發育,完整性好,臺站占地面積7575平方米,各類建筑面積1192平方米。
涇陽臺現有測震、強震、地磁、短水準、流體、GPS、三維斷層形變7種觀測項目,各類監測儀器12臺套,其中短水準觀測屬國家基本臺,其余觀測項目屬省級臺,主要任務是承擔陜西省的震情監測工作,確保各套地震觀測儀器系統的正常運轉,為地震監測預報和科研工作及時準確地提供連續、可靠、完整的觀測資料。
涇陽臺站現有工作人員9名,其中高級技術職務1人,中級技術職務4人,初級技術職稱4人。
![]() |
圖3 涇陽綜合地震臺辦公樓 |
二、發展歷史
(一)乾陵綜合地震臺
乾陵綜合地震臺始建于1966年,最初由中科院蘭州地球物理研究所選建,但因故未投入觀測,1977年7月由陜西省地震局投資在原址上重建,歷時4年,1981年基建工程全部竣工。該臺原名"乾縣地震臺",1982年12月更名為"乾陵綜合地震臺"。2001、2007年"九五"、"十五"期間中國地震局投資對臺站地震觀測系統進行了全面數字化升級改造,增上了部分新的觀測手段。2003年中國地震局和陜西省地震局投資對臺站進行了優化改造,新建了一棟417平方米集觀測、辦公為一體的綜合業務用房和一棟399平方米集職工宿舍、餐廳及職工活動室等為一體的綜合輔助用房,進一步綠化了臺站環境,四季常青的優美臺貌與乾陵旅游自然風景融為一體。2013年通過中國地震局背景場探測項目在距臺站西南4公里的乾陵邀駕宮前村新建了占地面積達13490平方米的國家基準地磁觀測臺站,2014年投入正式觀測。
乾陵臺主要從事測震、地磁、地電、地形變等項目觀測。其中測震觀測始于1981年,最早安裝架設了一套DD-1型短周期地震儀進行試記;1982年3月正式安裝了一套573型煙記錄短周期地震儀進行觀測;1999年4月,省局架設了FBS-3型寬頻帶數字地震儀,將該觀測項目升級改造為陜西省數字地震遙測臺網的一個子臺,2007年將觀測儀器升級更換為BBVS-60型寬頻帶數字化地震儀。2007年安裝架設了ENTA型數字化強震儀。
乾陵臺地磁觀測始于1980年1月,先后安裝了72型三分向磁變儀、CHD-6型核子旋進磁力儀、CB-3型三分向磁變儀、CJ6型地磁經緯儀、CZM-2型質子旋進磁力儀;2001年4月"九五"期間安裝架設了FHD-1型質子磁力儀、G856型質子磁力儀;2007年1月"十五"期間安裝了GM4型磁通門磁力儀、FHDZ-M15型地磁組合觀測系統、CTM-DI型磁通門經緯儀;2013年12月中國地震局背景場探測項目改造后安裝架設了GM-4型磁通門磁力儀、M15型地磁組合觀測系統(FGE丹麥+加拿大產)、G856AX型質子磁力儀(美國產)、GSM-90型Overhauser 磁力儀(加拿大產)、MAG01H/DI(英國產)和MINGEO型地磁經緯儀(匈牙利產)等數字化觀測設備。
乾陵臺地電觀測始于1981年1月,最早使用DDC-2A、DDC-2B型電子自動補償儀進行觀測,1997年5月首次使用ZD8A型數字化地電儀觀測,1999年1月更換為ZD8B型數字地電儀,2007年"十五"期間增加了ZD9A型大地電場儀觀測,2013年4月中國地震局背景場探測項目改造后使用ZD8M型數字地電儀和ZD9A-Ⅱ型大地電場儀進行觀測。
乾陵臺地形變觀測始于1981年12月,最早使用SQ-70B型洞體水平擺傾斜儀、目視水管傾斜儀、目視石英伸縮儀進行觀測;1996年"131"項目期間將目視水管儀、伸縮儀改造升級為FSQ型自記水管儀、SS-Y型自記石英伸縮儀;2001年"九五"期間對自記水管儀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將石英伸縮儀升級為SSY-2型自記銦瓦棒伸縮儀;2007年"十五"期間安裝架設了數字化VS型洞體垂直擺傾斜儀和TJ-2型體積式鉆孔體應變儀;2010年震情跟蹤項目期間安裝架設了SSQ-2型數字水平擺傾斜儀;2014年10月中國地震局背景場探測項目改造后將FSQ型自記水管儀升級為DSQ型自記水管儀,SSY-2型銦瓦棒伸縮儀升級為SSY型銦瓦棒伸縮儀。
(二)涇陽綜合地震臺
涇陽綜合地震臺南距涇陽縣城約24公里,舊臺于1977年初勘選,同年10月份動工興建,1980年5月全部竣工,1981年9月通過驗收交付使用,1982年投入正式觀測。2006年因工作需要,開始修建新臺,新臺在原址上修建,2007年3月全面竣工,2007年5月通過驗收交付使用。
涇陽綜合地震臺主要從事測震、地磁、短水準、流體等項目觀測。其中測震觀測始于1982年4月,最早使用DD-1型短周期地震儀進行觀測,2000年省局安裝架設了FBS-3型寬頻帶數字地震儀,將該觀測項目升級改造為陜西省地震局數字地震遙測臺網的一個子臺,2007年將觀測儀器升級更換為BBVS-60型寬頻帶數字化地震儀。2007年安裝架設了ENTA型數字化強震儀。
涇陽臺地磁觀測始于1982年5月,先后安裝架設了CHD-6型核子旋進磁力儀、CB-3型三分向磁變儀、CZM-2型質子旋進磁力儀;2001年5月新建了9平方米FHD-1觀測室,同年架設FHD-1型質子磁力儀,并正式投入觀測;2007年改造了地磁觀測室,安裝架設了數字化GM4型磁通門磁力儀投入觀測。
涇陽臺短水準觀測始于1982年,1984年投入正式觀測,先后使用了德國蔡司Ni1、Ni002型精密水準儀進行觀測。短水準測線橫跨東西走向的口鎮-關山斷裂斷層上下盤,由N1、A、B、S1四個測點構成觀測環線,其中N1-A和N1-S1兩條測線跨斷層,N1-A測段設12個測站,長度0.48公里,工作人員每日對水準線路N1-A-N1進行上午往測、下午反測。
涇陽臺口鎮井流體觀測于2007年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當年5月開始進行試運行,2008年1月投入正式觀測,其測項有:水位、水溫(地熱),輔助觀測項目有:氣溫、氣壓、降雨量,觀測儀器為LN-3A型水位儀、SZW-3A型水溫儀、WYY-1型氣象三要素儀。
三、觀測項目
(一)測震觀測
乾陵中心臺負責管理和維護區域內乾陵、涇陽、長武、旬邑、銅川共5個測震臺,其中長武、旬邑、銅川3個為無人臺,測震觀測儀器共5臺套,均為BBVS-60型寬頻帶數字化地震儀,傳輸方式為SDH有線傳輸。
(二)強震觀測
乾陵中心臺負責管理和維護區域內乾陵、涇陽臺、涇陽、銅川、咸陽、興平、禮泉、楊凌共8個強震臺,其中涇陽、銅川、咸陽、興平、禮泉、楊凌6個為無人臺,強震觀測儀器儀共8臺套,主要是ETNA型加速度計,傳輸方式為ADSL有線傳輸、3G無線等。
(三)地電觀測
乾陵中心臺地電觀測臺為乾陵臺,觀測項目為地電阻率(ZD8M)和地電場(ZD9A-Ⅱ)2臺套儀器。地電阻率包括NS、EW兩個測道,兩道均采用四極對稱裝置,供電極距NS長760米、EW長720米,測量極距均為200米;地電場采用雙"L"型布極方式, NS、EW、NW三道長、短極距分別為382米、200米;觀測電極埋設孔深30-35米。
(四)地磁觀測
乾陵中心臺地磁觀測臺為乾陵臺、涇陽臺2個臺,現有地磁絕對、地磁相對及地磁基準臺組合觀測儀器共11臺套,分別為GM4型磁通門磁力儀2套、GM-4型磁通門磁力儀2套、FHD-1型質子磁力儀1套、G856AX型質子磁力儀1套、CTM-DI型磁通門經緯儀1套、MAG01H/DI和MINGEO型地磁經緯儀各1套、FHDZ-M15型地磁基準臺組合觀測系統1套、GSM-90型Overhauser 磁力儀1套。
(五)地形變觀測
乾陵中心臺地形變觀測臺站為乾陵臺、涇陽臺2個臺,現有洞體傾斜、洞體應變、鉆孔應變、三維斷層蠕變、輔助觀測等測項儀器11臺套。其中乾陵臺VS型垂直擺傾斜儀、SSQ-2型數字水平擺傾斜儀、DSQ型自記水管傾斜儀、SSY型自記銦瓦棒伸縮儀安裝在臺站形變山洞內,形變山洞總長115米,EW向長40米,NS向長75米,洞頂最大覆蓋厚度20余米,洞頂植被較好; TJ-2型鉆孔體應變儀安裝在臺站形變山洞口觀測院內鉆孔深度達73米的地下72米處;WYY-1型氣象三要素輔助觀測儀安裝在臺站形變山洞口頂上。涇陽臺三維斷層蠕變形變監測系統安裝在臺站院外北側橫跨東西走向的口鎮-關山斷裂斷層上下盤的地下9米處坑洞內,共有DSG-2型斷層水平法向分量儀、DLG-2型斷層水平切向分量儀、DFG-2型斷層垂直向分量儀、BSQ型數字傾斜儀、數字溫度計等觀測儀器5臺套。
(六)水準觀測
乾陵中心臺水準觀測場地現有涇陽臺短水準觀測(N1、A、B、S1觀測環線和N1-A、N1-S1兩條測線)及涇陽口鎮白王鄉楊趙村魚池隊跨斷層水準等2處野外場地,觀測儀器使用Ni002型精密水準儀,為人工觀測。
(七)地下流體觀測
乾陵中心臺地下流體觀測臺為口鎮井和三原井2個無人臺站,觀測儀器5臺套,觀測項目主要有水位(LN-3A型水位儀、中科光大ZKGD3000-N型流體測量儀)、水溫(SZW-3A型水溫儀、中科光大ZKGD3000-N型流體測量儀)及輔助觀測(WYY-1型氣象儀、RTP-Ⅱ型氣象儀),傳輸方式為ADSL有線傳輸。
(八)GPS觀測
乾陵中心臺負責管理維護區域內3個GPS臺,分別是涇陽、旬邑、楊凌GPS連續觀測站,其中旬邑、楊凌為無人臺,旬邑為國家基本臺,觀測儀器均為Trimble NetR8衛星接收機,傳輸方式為SDH有線傳輸。
四、地震科研、科普宣傳及獎勵等
乾陵中心臺是陜西省地震局的前兆窗口臺站,5次被人事部、中國地震局表彰為全國地震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地震臺站工作先進集體,2次被陜西省人事廳、陜西省地震局表彰為陜西省防震減災工作先進集體,1次被陜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陜西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示范崗榮譽稱號,多次被陜西省地震局評為監測預報工作先進集體,連續10多年榮獲省地震局"文明臺站"稱號,多次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
乾陵臺職工團結奮進、相互協作,對待觀測工作認真負責,勤于鉆研,在業務上不斷要求上進,技術上精益求精,并能積極申報開展"星火計劃"、"三結合"和"啟航與創新"等科研課題項目。建臺30多年來,臺站觀測資料質量始終處于全國前列,共獲得國評優秀前三名57項,省評優秀第一名79項,獲得中國地震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陜西省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三等獎以上14項,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30余項,在《地震》、《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等期刊發表科研論文45篇,臺站職工自主研發的《地形變臺站資料處理軟件》、《地磁臺站數據處理軟件》在全國地震臺站推廣應用,獲得好評。
表2 乾陵中心臺近三年獲得的獎勵
序號 |
獲獎成果名稱 |
評獎單位 |
獲獎等級 |
完成人 |
獲獎時間 |
1 |
電磁學科 |
中國地震局 |
第二名 |
乾陵臺 |
2014年 |
2 |
形變擺式傾斜儀觀測 |
中國地震局 |
第二名 |
乾陵臺 |
2014年 |
3 |
地磁秒數據觀測 |
中國地震局 |
第二名 |
乾陵臺 |
2014年 |
4 |
地電場觀測 |
中國地震局 |
第二名 |
乾陵臺 |
2014年 |
5 |
形變學科綜合 |
中國地震局 |
第三名 |
乾陵臺 |
2015年 |
6 |
地電場 |
中國地震局 |
第三名 |
乾陵臺 |
2015年 |
7 |
地磁秒采樣 |
中國地震局 |
第二名 |
乾陵臺 |
2015年 |
8 |
地磁基準 |
中國地震局 |
第三名 |
乾陵臺 |
2015年 |
9 |
垂直擺 |
中國地震局 |
國評優秀第二名 |
乾陵臺 |
2015年 |
10 |
洞體應變 |
中國地震局 |
第三名 |
乾陵臺 |
2015年 |
11 |
臺站信息節點 |
中國地震局 |
第三名 |
乾陵臺 |
2015年 |
12 |
地磁秒采樣 |
中國地震局 |
第一名 |
乾陵臺 |
2016年 |
13 |
地磁基準 |
中國地震局 |
第二名 |
乾陵臺 |
2016年 |
14 |
水管傾斜觀測 |
中國地震局 |
第三名 |
乾陵臺 |
2016年 |
表3 乾陵中心臺近三年承擔科研課題
序號 |
年份 |
課題名稱 |
課題類型 |
負責、參與人 |
1 |
2015年 |
定點形變異常現場儀器核實手冊 |
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年度震情跟蹤合同制定向工作任務 |
張創軍 |
2 |
2015年 |
乾陵臺地形變觀測資料的差異性研究 |
中國地震局三結合課題 |
陳嘉選 |
3 |
2015年 |
地震動作用下非飽和土塑性形變實用性本構關系 |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蘭州科技創新基地中央級公益性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 |
孫昱 |
4 |
2016年 |
國家級地磁臺站配備兩套絕對觀測系統的必要性研究 |
中國地震局三結合課題 |
古云飛 |
5 |
2016年 |
陜西區域地傾斜觀測資料對比分析及差異性研究 |
中國地震局三結合課題 |
姚蘭 |
6 |
2017年 |
GFGM01衛星磁力儀乾陵臺對比觀測試驗分析 |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地殼應力研究所組織的國家重大基礎項目《中國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工程》項目子課題 |
李西京、張創軍、古云飛 |
7 |
2017年 |
國家級地磁臺站配備兩套絕對觀測系統的必要性研究 |
中國地震局三結合課題 |
古云飛、李西京 |
8 |
2017年 |
陜西區域地傾斜觀測資料對比分析及差異性研究 |
中國地震局三結合課題 |
姚蘭 、張創軍 |
9 |
2017年 |
磁通門磁力儀GM4、FGM01、GM4-XL正確架設方法的探索 |
陜西省地震局啟航基金課題 |
黃好、李西京 |
10 |
2017年 |
陜西省地電阻率觀測干擾隱私的分析研究 |
中國地震局三結合課題 |
孫昱等 |
表4 乾陵中心臺近三年發表科技論文
序號 |
年份 |
論文名稱 |
期刊名稱 |
第一作者 |
1 |
2015年 |
非確定性分析方法在巖土地震工程中的應用 |
世界地震工程 |
孫昱 |
2 |
2016年 |
非飽和與飽和黃土統一性動力響應機制試驗研究 |
蘭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
孫昱 |
3 |
2017年 |
乾陵新舊地磁臺觀測數據對比分析 |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17年第1期發表 |
古云飛 |
4 |
2017年 |
巖石電磁輻射信號觀測系統構建及檢驗 |
《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2017年第3期發表 |
何明文 |
5 |
2017年 |
熱電離質譜(TIMS)測定Ca同位素時Sr干擾影響的實驗評價 |
《質譜學報》 2017年第5期發表 |
張晨蕾 |
乾陵臺積極推進陜西省形變觀測對比研究基地建設工作,進行地形變多手段、多方法、多儀器的綜合對比觀測和分析研究,產出的資料在全國和陜西省的震情分析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乾陵臺認真抓好陜西省地震局青年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工作,積極進行省局機關事業單位和臺站新招錄年輕大學生的基層培養鍛煉,2010年至今已完成60多名大學生的培訓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乾陵臺高度重視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并積極開展相關活動,不斷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乾陵臺是陜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咸陽市科普教育培訓基地,建有專門的地震科普展室,陳列有臺站歷史上的各類觀測舊儀器,臺站每年接待中小學生等各類參觀人員一千多人,每逢512防震減災日、728唐山大地震紀念日、科技之春等活動期間,積極組織干部職工,走廣場、進社區,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發放宣傳材料,加強公民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大家的防災避險能力。
五、發展方向
隨著地震臺站管理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乾陵中心臺建設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2013年,陜西省地震局全面試點建設中心臺以來,乾陵中心臺高度重視,重點加強了乾陵、涇陽兩個地震臺的人員交流、業務互助、科技合作、支部建設等工作,充分調動和整合中心臺人員、資源和技術力量,在完成本區域有人及無人臺站運行維護任務的基礎上,力爭多承擔重點工作任務,積極爭取將乾陵中心臺建設成為國家地球觀象臺。
今后,乾陵中心臺將堅決貫徹局黨組的決策部署,積極適應地震臺站管理改革的新變化、新要求、新任務,牢固樹立"震情第一、質量第一"的工作觀念和"爭創一流業績"的服務尊旨,繼續扎實工作、科學管理、開拓創新,不斷奮進,努力打造全國一流地震臺站,為陜西省的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聯系方式:
郵箱:eqsn_qls @163.com
郵編:713300
地址: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城關鎮陵前村乾陵綜合地震臺